“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?象朵永远不凋零的花。陪我经过那风吹雨打,看世事无常,看沧桑变化”……
读者君能否想象一位老师从图中的水上教室走出来,
喊学生买了几瓶啤酒和几袋花生,
然后在湖边与所剩无几的学生席地而坐(多数都翘课了),
就着这啤酒和花生,继续尚未结束的课堂?
说起最近张罗“法意沙龙”的想法由来,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余年前的我的大学时代。也曾经被自己的学生问起如何评价我的大学,我的回答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学所提供的氛围。那是一种时刻萦绕着的、弥漫在空气中的、但凡有闲暇和心情就会被裹挟而去的一种熏陶,不同地域、不同专业、不同爱好、不同年龄的学生、老师,都会时不时的、甚至可能有些身不由己地去接受的一种熏陶。以至于毕业多年后,当由我重新组建大学同学的微信群时,我起的名字是“望江竹风”——徐来的、清冽的风,伴随着脑海中拂动的竹叶的沙沙声响,给人留下的是舒爽、惬意,挥之不去。
当然,诸如哈佛大学里精英式的法学教学模式、中国法学界的78现象、工作许久以来的教学体会和经历见闻,这些都是促使我一直有类似想法的原因所在。惭愧的是,直到这2018年我才终于付诸实践。
不利的因素还是有很多,甚至于只会比我最初有想法时更多,而不是更少。但与其让自己的想法一直盘旋着、困扰着,不如去尝试着争取哪怕必然残缺的美。平时做不到,就尝试争取偶尔能做到。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围坐着倾听,为什么不可以吃吃喝喝地交流,为什么总要各种担心学生们的甚至是自己的专注力?
这很可能是费力不讨好的差事。但时至今日,又何必惦记着讨好谁、或有负于谁呢?法律人需要有共同的志趣,这需要从头就开始培养。为人师者,当以师为志业、至少是事业,而不应该仅仅是职业。把沙龙搞起来、搞下去虽然不那么容易,但,理应努力尝试,努力坚持。
愿与所有能够积极参与的同学们共同努力——为了更美好的法治的未来!